首 页

学校要闻

我校承办2025年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师课程产教融合实施能力提升国培研修班

2025年07月12日 19:06   轻化与材料学院   点击:[]

6月2日至7月12日,由我校主持承办的“2025年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师课程产教融合实施能力提升研修班(国培)”在学校举行,来自广东省内20多所高职院校的40多名食品类专业骨干教师共同参加培训。

开班仪式上,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杨小东致欢迎辞。他介绍了学校在“双高”建设中获得的实践成果,强调职业教育需紧贴产业升级需求,推动课程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寄语全体学员要以此次研修为契机,探索课程产教融合实施路径,提升技术技能实践创新能力,为食品工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班仪式由轻化与材料学院负责人主持。

此次国培班邀请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徐言生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珠江学者苏新国教授,广东省食品学会理事长、教学名师、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所所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汴生教授,中山市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首席技术官、国家级技能大师张延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李霞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研究室主任、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陈胜军研究员,广东省质检院陈纪文副部长,广东质检院国家食品中心检测室主任綦艳正高级工程师、广东质检院国家食品中心检测室副主任佘之蕴正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教学名师覃岭教授等作专题讲座与指导。

研修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6月2日至6月9日)以“课程产教融合实施能力提升”为核心,为广东省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师搭建了产教融合能力提升的学习交流平台,课程内容涵盖食品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产教融合能力提升、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培训采用专题讲座、小组研讨、企业参观等多种形式进行,既有前沿理论分享,也有实践操作指导。学员们在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名师徐言生教授的讲解中学习“从高工到大师,从个人优秀到团队卓越”的成长之路;在李霞教授的“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做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的报告中领悟教育家精神的精神内核;在苏新国教授的无私分享中,明确如何突出“双高”建设引领性,走好“青椒”发展新路径;在覃岭教授的“类型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主题讲座中,将理论与课程建设实践结合;在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负责人陈燕舞教授的讲座中,学习如何以项目为导向推进专业与课程建设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

在完成理论模块学习后,学员们分组开展“教育家精神在食品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主题访谈,聆听食品行业专家学者的科研创新实践讲座,深入咀香园、顺德酒厂等食品企业开展实践研学,结合企业真实案例研发课程设计方案,探讨传统食品工艺的现代化创新,形成“学用结合”的产教融合成果。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拓宽了视野,还提升了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第二阶段培训(7月6日至7月12日)以“新双高”建设为引领,聚焦职业教育改革前沿,既涵盖教材建设与教师团队创新的深度探索,又融入人工智能、数字化赋能等新技术应用,为参训教师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交融的专业发展新路径。

7月6日,培训以“新双高”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为核心拉开序幕。全国食品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国家教学名师逯家富教授以《“新双高”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为题,系统阐释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逻辑框架。他提出,技术引领力、资源整合力、社会服务力是评价专业群贡献度的三大核心维度,强调职业教育需从校企“形式合作”迈向产教“实质赋能”的关键转型,为专业发展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路径。随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焦宇知教授分享了食品检验检测专业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经验。他以团队申报、验收全流程为线索,结合CMA认证、技术研究突破、智能化课程开发等成果,提炼出“政策引领-机制保障-企业协同”的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陈智理教授则以“四层级四融通”课程体系为核心,介绍了食品工程技术专业群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突破,提出“塑内核,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农职模式”的发展方向。

7月7日至8日,研修班聚焦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教材建设与教师团队创新。7月7日上午,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刘丹赤教授以《职业教育“金教材”建设的创新路径与案例解析》为题,深入剖析新型教材开发的核心理念。她指出,“金教材”建设需紧扣国家政策导向,突破传统教材的知识体系局限,构建“岗课赛证创”五位一体的实施路径。通过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案例,刘丹赤生动展示了如何以职业岗位流程重构教材逻辑,并强调教材需动态融合产业需求与教学评价,成为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当日下午,陕西科技大学郭国法教授以《聚焦教师能力发展,持续打造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创新团队》为题,深度剖析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七大任务。他提出,团队需以“四级管理+制度保障+过程管理+经费支持”为框架,通过模块化教学重构课程体系,并建立教师-学生-企业多元评价体系。郭国法以温职院“单项冠军”案例为例,强调科研需扎根企业实际问题,推动成果进课堂,实现社会服务与教学创新的双向赋能。7月8日上午,岭南师范学院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董仁忠教授以《国规教材遴选标准解读与申报技巧》为题,系统讲解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政策背景与设计理念。他强调教材思政的复核要求及规划教材申报的技术要点,并从教材简介、编写理念、结构内容设计等维度提供实操指导,为教师申报国规教材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当日下午,国培班主持人陈燕舞教授以《课程教学实施实践与研讨——课程标准、课程项目与教学优化》为题,分享自身在课程教学实施、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与方法。她通过图表和流程图可视化地展示了产业链结构与发展逻辑,强调教学实施需扎根产业实际,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精准对接。

7月9日至10日,培训转向技术融合与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仪器学习网总经理蒋超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在检验检测领域的应用场景,结合中药成分分析、光谱数据解析等案例,阐释了AI技术如何重构传统检测流程。北京欧贝尔公司工程师张彩虹则聚焦数字化平台建设,介绍了通过虚拟实验室智慧化升级、半实物与真实装置联动教学等创新手段推动食品专业“五金”建设(即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材)的实践路径。华南农业大学王群副教授聚焦食品功能因子挖掘、活性及增效机制研究,通过典型案例介绍了功能食品领域的前沿技术。7月10日,参训教师走进佛山九江酒厂开展实践学习。国家技能大师何松贵以《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技术创新》为题作专题讲座,系统梳理了九江酒厂的发展脉络,重点阐释了传统酿造工艺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路径,并分享了企业与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功经验。随后,全体学员实地参观智能化包装物流系统与九江双蒸博物馆,通过现场观摩,学员们对传统酿造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7月11日至12日,培训围绕产教融合的机制创新与实施路径展开。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贾强教授以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评分探析为切入点,强调裁判规范与评分细节的重要性,并倡导“问题从企业来”的产教融合模式,动态调整培养方案以匹配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廖荣盛教授围绕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备赛实务,深入探讨了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教学能力的方法与策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邓毛程围绕“高职产教融合的思考与实践”,从健全机制、提升教师能力、探索校企合作三方面展开,提出跨专业联席会议制度、“揭榜挂帅”项目驱动教师实践等模式,结合食品加工技术升级等案例,强调突破传统框架,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内容务实,为产教融合提供切实可行思路。

本次研修班通过多位专家的深入讲解、丰富的案例剖析及实践活动,为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师搭建了高水准的学习交流平台。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培训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深度,尤其在产教融合实施路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教师团队建设机制等方面收获颇丰,教师们拓宽了专业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收获了实用的教学方法与产教融合经验。

供稿:唐秋实

审稿:陈燕舞

上一条:我校与泰国吉拉达技术学院、美的泰国工厂合作开展人才培养
下一条:2025年职业院校“数智赋能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师新形态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提升”培训班(国培)在我校举办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德胜东路   邮政编码:528000
收费咨询热线:0757-22327061    收费投诉举报热线:0757-22327209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1413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粤ICP备09215086号
Copyright © 2025   顺德职业技术大学 版权所有